• 搜索
    確認
    取消
    新聞中心

    經濟企穩可期 仍需警惕下行風險

    • 分類:政策解讀
    • 作者:
    • 來源:
    • 發布時間:2015-08-04 15:00
    • 訪問量:

    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我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布,引起國內外熱議,社會各界對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頗為關注。從數據來看,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7%,高于預期值6.8%,國民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,經濟整體緩中趨穩、穩中趨好。

    經濟企穩可期 仍需警惕下行風險

    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我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布,引起國內外熱議,社會各界對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頗為關注。從數據來看,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7%,高于預期值6.8%,國民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,經濟整體緩中趨穩、穩中趨好。

    • 分類:政策解讀
    • 作者:
    • 來源:
    • 發布時間:2015-08-04 15:00
    • 訪問量:
    詳情

    近日,我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布,引起國內外熱議,社會各界對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頗為關注。從數據來看,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7%,高于預期值6.8%,國民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,經濟整體緩中趨穩、穩中趨好。

    經濟下行壓力尚存 企穩跡象逐步顯現

    今年以來,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,1至6月份多項經濟指標增速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。全國GDP同比增長7%,較去年同期回落0.4個百分點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3%,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2.5個百分點。上半年,拉動經濟的“三駕馬車”——消費、投資和出口的增速都有所回落,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尤為明顯,約9.5個百分點,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。

    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但經濟企穩跡象已逐步顯現,經濟增長速度趨向穩定,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好轉。一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,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兩個季度保持在7%,企穩跡象明顯,CPI、就業率等指標總體穩定;二是消費需求逐步上升,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.6%,增速較5月份提高了4個百分點,消費需求的上升主要得益于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快速發展;三是房地產投資有所回暖,上半年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樓市新政開始顯效,投資者對樓市的信心和預期逐漸提升,購房積極性有所提高。1至6月,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0%,較1至5月3.1%的增速提升了6.9個百分點,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也由負轉正;四是企業預期穩定向好,6月份,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(PMI)為50.2%,連續4個月高于榮枯線,呈現持續小幅擴張的趨勢。其中,生產指數、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于榮枯線,表明生產和消費需求均有所回升。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今年以來始終在53.0%至54.0%的區間運行,6月份為53.8%,表明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狀態。

    經濟結構不斷調整 經濟走勢出現分化

    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,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。從產業結構來看,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為49.5%,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.1個百分點,產業結構由第二產業主導不斷向第三產業主導轉化,三大產業結構逐漸趨向合理,總體上符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。從需求結構來看,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%,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.7個百分點,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增加歸功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迅速發展。從收入結構來看,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于城鎮居民,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.83,比上年同期縮小0.04。國家陸續出臺的支持“三農”政策已見成效,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。從增長質量來看,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顯著提高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.9%,比1至5月份的下降幅度增加了1.7個百分點,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影響,各行業逐步開始關注企業生產的社會效應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。

    同時,我國經濟走勢出現了分化,行業、地區間發展態勢不一。從不同產業來看,一方面,新興產業增勢迅猛。以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較快,1至6月份同比增長10.8%,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4.5個百分點。新產業、新業態和新產品發展態勢良好,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也保持較快增長;“互聯網+”新業態不斷發展,正加快滲透到各個行業,為各領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、新動力,電子商務、快遞物流等迅速發展,消費者享受到了更便捷、更優惠的購物體驗,極大地改變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,有效地擴大了市場需求,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近40%;機器人、智能電視、新能源汽車、鐵路機車等新產品不斷涌現,并保持較快增速。另一方面,傳統產業仍存在較大的產能過剩壓力。鋼鐵、水泥、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傳統制造業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增速較慢,遠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。傳統產業目前面臨著資源匱乏、融資困難的問題,原材料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、創新不足制約了傳統行業的發展。從不同地區來看,經濟轉型快的地區增速較快,而經濟轉型慢的地區經濟增速則出現了回落。根據各地區分化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,較早布局戰略新興產業、創新能力強的地區,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堅持以資源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為主的地區。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明顯,創新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更強,而且新產業、新業態和新產品也更加適應市場需求。

    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,穩增長、調結構是未來經濟的主旋律,積極有力的財政政策搭配靈活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經濟穩增長、調結構的政策保障。宏觀政策應繼續大力支持“三農”、小微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,支持創新創業,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,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繼續優化,帶動經濟的整體發展。

    經濟轉型陣痛期應高度關注風險

   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,經濟結構出現了積極調整,經濟企穩跡象開始顯現,但總體而言,我國經濟仍處于轉型陣痛期,經濟企穩基礎較為薄弱。一方面,全球經濟正處于曲折而又脆弱的復蘇階段,美國、日本、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著通脹率下降甚至通縮的局面,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仍然嚴峻;另一方面,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,產能過剩、要素成本上升、創新不足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,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,不容忽視。

    第一,投資增長乏力是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。今年上半年,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名義增長11.4%,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.1個百分點。上半年,工業投資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有所回落。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仍然存在,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降,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。同時,由于產能過剩、實體需求低迷,企業投資整體信心不足,尤其是工業投資明顯下降。人口紅利、貿易紅利的弱化,節能減排的壓力以及創新不足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,效益大幅下降。投資增長乏力嚴重影響我國經濟轉型的進度,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,資金投入不足,創新就難以為繼,因此,各地區的經濟結構轉型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阻力。

    第二,貨幣傳導機制不健全,貨幣政策的效果難達預期。自2014年11月以來,央行先后四次降息、三次降準,期間還有SLF、MLF、PSL等中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使用,但從實際效果來看,資金并未大量進入實體經濟,盡管信貸投放速度快于去年同期,但新增社會融資同比仍在凈減少。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惜貸行為、存貸款利率的剛性特征等嚴重阻礙了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,貸款依舊向國企、央企以及大企業集中,中小微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的狀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。銀行貸款審批周期長,限制條件多,因而許多企業轉向其他途徑獲取資金支持,直接推高了融資成本,目前企業融資成本普遍高于貸款基準利率,加劇了資金鏈的脆弱性,不利于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。

    第三,股市大幅振蕩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。首先,大量資金進入股市,擠占了企業投資資金和居民消費資金,造成實體經濟投資不足、消費需求縮減,實體經濟增長受到較大阻礙;大量個人投資者將此輪股市視作暴富機會,借錢炒股、辭職炒股等異常現象屢見不鮮,投機氣氛十分濃厚,不利于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。其次,大量信貸、理財資金流入股市,股市杠桿率激增,銀行資金存在較大風險,壞賬率加大,易誘發嚴重的金融風險。(文章來源:《金融時報》 作者:郭田勇)

    相關文件

   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
   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。

    友情鏈接

    發布時間:2020-12-19 15:39:34

    友情鏈接:

    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舜華東路212號          行政類咨詢電話:0531-81922226
    業務類咨詢電話:0531-81922222          郵箱:gtzlzhb@163.com

    這是描述信息

    掃一掃公眾號

    啦啦啦资源视频在线观看8